“之前有个大师,说我名字带‘刀’,叫我改名。”
▲图源:电影《屌丝男士》
39岁的招哥(化名)躺在病床上,头上的寸发,刚刚“破土而出”。
几天前,这颗聪明的脑袋上刚“中”了一刀,经历了一场开颅手术。
用广东人的话来说:
险过剃头。
▲图源:广州广播电视台
算命佬说“名字带刀,容易手术”,不知几分真假。
但他可以确定的是,这场手术过后,他将会开始改“命”——“操心命”。
39岁,创业身家近亿
脑瘤的“刀”却悄悄落在我头上
过去30多年,招哥的人生,像极了一篇“爽文”。
“开局”就是学霸、“别人家的孩子”,高考稳稳考进老牌“985”——中南大学。
毕业出来,赶上新能源产业的风口,进入海信、比亚迪、华为等大厂,成为技术骨干,做电池、储能的研发。
看到“深圳大街小巷的新能源汽车越来越多”,2017年底,这个“技术狂人”干脆拉上小伙伴下海创业,投产第一年,产值就达到6000万元,第二年1.2亿,第三年2.5亿……个人身家也蹭蹭涨到七八千万。
最初10个人的小团队,短短几年做成了“省专精特新”企业,研发在南山,销售在龙岗,工厂在东莞,产品主打“出海”,销售到欧美、非洲、东南亚……
“我去欧洲那边,发现很多家庭都不用天然气了,在屋顶装太阳能板,把电储存起来供全家使用,我们就做这样的储能系统。”
前两年,公司还成为了市里的上市后备企业,现在正抓紧做上市辅导……
就在这个节骨眼上,招哥忽然“倒下”了。
2024年2月,他发现左耳听力下降,“打电话时听不清对方说啥,换到右耳才行”,晚上躺下来,就听到“嗡嗡嗡”的耳鸣,好像有一只蝉趴在耳边。
到医院看耳鼻喉科,看了一个月都没有好转,医生开了核磁共振(MRI),一照才发现,脑子里长了东西:
听神经瘤。
“听力小偷”:
小时偷耳,大了偷命
耳朵和大脑之间有条“桥”,叫听神经,负责传递耳朵传过来的电信号。
最靠前的那段,叫前庭神经,外面包着一层“衣服”——前庭神经鞘。听神经瘤,就是这层“衣服”上长了个肿瘤。
招哥当时脑子里就一个想法:
完了。
回想起最初创业那段日子,他每天只睡两三个小时,白天抽空处理公司事务,一有时间就埋头在车间攻克技术难题。前两年筹备上市,压力更是大到崩溃。
现在公司刚上轨道,自己就遭遇“当头一棒”……
听神经瘤是个良性肿瘤,但它长的位置是个“血腥三角区”,方寸之间,神经、血管交错,是神经外科医生最敬畏的区域之一。
▲图源:太帅图库
如果不管它,任由它长大:
· 向上
会压迫三叉神经,出现脸麻,摸起来失去知觉;
· 向下
会压迫舌咽神经,影响吞咽,喝口水都会呛到;
· 一“膜”之隔
那是面神经,压迫到它,就会面瘫;
· 肿瘤进一步长大
还可能阻碍脑脊液循环,出现脑积水;
· 压迫到脑干
还会造成手脚偏瘫,甚至危及生命;
……
正因为周围“丛林密布”,听神经瘤手术的难度非常高,“丝毫不能切多”,几乎不允许有犯错空间。
过去,有不少人死在手术台上。
▲图源:视频号“深圳市萨米医疗中心”
现在,“死亡率”被打了下来,但“保面”依然是最大难题。
有些病人在手术中损伤面神经,造成面瘫,半边脸歪歪斜斜,动不了,看着像个“傻子”一样,有人好几年不敢出门,“没脸”见人。
作为一家之主、一家明星公司的负责人,招哥无法接受这样的结果。
冷静下来之后,他开始自救,一边偷偷还清了房贷,把2个孩子转到最好的国际学校,甚至跟哥哥私下商量立遗嘱;一边到处求医,把广州的大医院看了个遍:中山一院、中山二院、中山三院、中大肿瘤中心、南方医院……还有母校的湘雅医院、上海一院。
得到的建议都是:手术,切掉。
他在小红书上关注了很多病友,打听到治疗听神经瘤最牛的人是德国的萨米教授——世界公认的“听神经瘤大师”“颅底手术之父”。
▲世界神经外科联合会(WFNS)终身荣誉主席、德国汉诺威国际神经科学研究所(INI)所长。
到了5月,招哥决定前往德国求医。
没想到,这时萨米竟然来了中国,而且就在招哥工作过的地方——深圳坪山。
大师:别慌
我请你“坐按摩椅”
2017年底,招哥从坪山辞职出去创业时,以比亚迪为龙头的新能源产业链已有风起云涌之势。
众声喧哗之中,他忽略了一条低调的新闻——坪山区首家市属公立医院试业。
医院的名字,就叫:
萨米。
没错,那位世界级的德国“老头”。
光看名字,这家医院很不“公立”,因为它是中德合作办医,产权在深圳市政府,与德国团队一起运营。
他们要在深圳办一家以神经外科为龙头的综合性医院。
三年疫情过后,医院的步伐开始加速,萨米本人也频频现身深圳,为来自全国的疑难患者会诊、做手术。
问题是,萨米今年已经87岁了,做神外这种最精细的手术,确定不会手抖?
2024年5月,招哥在医院见到了萨米本人。
萨米教授跟我说了3句话:
第一,听神经瘤的手术,他本人已经做过5000多例了,肿瘤全切率达到95%;
第二,我(做完手术),功能保留率在99%以上,即使遇到了剩下的1%,他也能用其它神经重建来补救;
第三,这个手术100%是他本人主刀。
话虽如此,从诊室出来后,招哥还是很谨慎。主管医生董林正是他的中南大学校友,术前这段时间,招哥打电话、发微信、看门诊,起码咨询了董医生十几次,“连手术室设备的型号都问了”,才最终下定决心。
2024年8月,萨米推掉德国的工作,再次来到深圳,为12名患者手术。
8月16日一早,招哥坐到了手术台上。
对,不是躺,是坐。
因为萨米教授有个全球独创的手术方式:
半坐位。
他做的神外手术,大部分都让病人半坐着,再用龙门架把头固定住。
看起来,病人就好像:
躺在按摩椅上。
坐着的好处是,一旦有血滴冒出来,马上会往下流走,手术的视野永远清晰,医生有种“豁然开朗”的感觉。而且全程几乎不需要用双极电凝止血,避免了神经被“电击”误伤的风险。
而传统的“侧卧位”手术,医生得腾出手来,一边往“术区”冲水,把血液冲走,一边拿吸引器,把血水吸掉,就像下雨天开车,不停开雨刮才能看得清前面。
无影灯下,87岁的“老司机”萨米教授,稳稳坐在手术台旁,双眼盯着显微镜,左手握镊子,右手拿超声刀,在方寸之间做文章。
▲萨米教授在显微镜下手术
这台手术名为“开颅”,实际上只在招哥的左侧后脑勺开了一个硬币大小的切口,看着就像耳朵后面开了个小洞。
显微镜把手术视野“拉到”最大,放大了20多倍,萨米一眼发现了肿瘤,这家伙已经把内耳道塞得满满当当。但他还不能马上动手,必须先做“排除法”,找出周边的重要血管、神经,防止误伤它们。
“这条是面神经,用‘电笔’(神经电生理监测仪)测一下。”旁边的显示屏上,捕捉到了电信号。没错了,下刀时必须避开它。
听神经瘤已经长到3.5厘米长,像一根棒棒糖。萨米开始给它“脱裤子”,把缠在肿瘤上的包膜,小心翼翼撕下来。这层包膜里往往藏着前庭神经,绝不能撕破。
旁边的“光头”医生鲍遇海嘴角泛起微笑,“脱裤子”正是他给这个技术起的外号。
在中国,萨米教授与北京的宣武医院合作得更早。鲍遇海是他在中国的“大弟子”,曾任宣武医院神经外科肿瘤中心主任,2021年起成为深圳市萨米医疗中心的特聘专家,现在每周都在深圳,不少人还跑去北京找他,结果扑了个空。
肿瘤终于被脱得“一丝不挂”了,超声刀出动,“一枪”把它捣得粉碎。
1.5小时,手术结束,行云流水。
与侧卧式手术相比,起码节省了一半时间。
处女座的“救赎”:
我学会了放手
回到病房,招哥躺在床上,舒了一口气。
创业七年,这是他难得的轻松时光。
视线透过玻璃窗,医院的围墙外是大片大片的菜地,绿油油被阳光照得发亮。
术后休养这一周,他想了很多,像放电影一样“复盘”着自己的人生。
这次萨米教授一共为12名患者做了手术,招哥是唯一在术前剃光了头的。
“通过这一劫后,我想从‘头’开始,重新出发。”
过去,他表面上是个老板、老总,管着150多号人,事实上,比任何一个员工都更像“牛马”,管理要抓、技术要抓、国内外市场要跑、客户要跟,“连开一个亚马逊平台,选品、功能设置我都要亲自干,不放心。”
没办法,谁让他是一个处女座?
别人创业是解放自己,把事情交出去。处女座创业是“卷死自己”,什么事都亲力亲为,每一个细节都不放过。
“他很沉迷于技术,对技术特别执着。”一位员工说,“他自己动手编写程序,写完程序之后与我们一起到现场调试,一次没调好就进行第二次、第三次……很多时候甚至忘了吃饭,只为快点找出问题所在,将问题解决掉。”
现在想想,如果命中注定有此一“劫”,头上注定有此一刀,也不全是坏事。
最起码,他想明白了一个道理:凡事不能走极端,工作要顾,但健康、生活也要平衡。
“人生不是得了这个,失去那个。”
根据Economies.com,若攻克关键阻力23.00美元/盎司,这将令银价前景转为看涨,并为银价进一步大涨打开空间。
Economies.com在文章中写道,银价昨日强势下滑,跌破23.70美元/盎司,并逼近等待的看空目标23.00美元/盎司。银价继续跌势并触及更多看空目标的道路似乎已经打开。我们注意到,如图所示,银价形成双顶形态。需要指出的是,若银价跌破23.00美元/盎司,这将推动银价跌至下一看空目标22.25美元/盎司。
吐槽到这里,招哥拿出床头的手机,打开一个App,边往下滑边摇头,“你看,我有14家公司,每一家的事,都要亲自跟。”
我问他,那你出院之后会作出什么改变?
招哥笑了笑:
放手。
“我老婆下了命令,病好后,每个月要回家吃2-3次饭。”
▲图源:《重启人生》
信息来源:深圳市萨米医疗中心(深圳市第四人民医院)
科普指导:神经外科主治医师 董林正、阙中有股票配资分仓软件
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,不代表在线股票配资平台_炒股配资公司_免息配资公司观点